大学学分制改革为何陷入困境?学校自主权不够?
我国大学的完全学分制改革并不彻底。很多学校号称实行学分制,可是却仍旧是学年制,或者说是学年学分制,只是把以前按学年收费,改为按修读课程学分收学费。
4月初,北京大学决定取消本学期退课费,并自下学期起,在学生所退课程后面加注退课标记。就在今年1月,主管学费定价的部门在检查北京大学后指出, 延期退课费100元/学分,2013~2014年合计收费215万元,是有问题的收费项目。以上收费基本被确定为乱收费,并且可能要罚款。去年,清华大学 的退课费也被定性为乱收费。这不仅是北大、清华两家高校面临的问题。不少大学都面临类似的问题。
有关研究者认为,取消退课费,加注退课标记,可能会导致大学学分制改革的倒退。学生选课之后再退课,会造成学校教育资源的浪费,退课学生当 然应该承担补偿责任,这可弥补退课带来的浪费与损失,也可培养学生的责任心(对自己的选课、退课行为负责)。另外,加注退课标记,学生们可能因为担心在成 绩单有标记,从而不敢退课。如此,退课机制就可能形同虚设了。
从国外大学的情况看,退课费是学分制教学管理中很正常的收费——既然为学分制,学生有选课自主权,与之对应,也就有退课权利,而为平衡学校教育资源、学生权利之间的关系,就设计了退课费——可为何这在我国却变成了乱收费呢?
事实上,不仅退课费被质疑为乱收费,还有重修费,也一直被质疑老师可能故意让学生挂科然后收取重读费,甚至学分制收费制度,从整体上就被质 疑为借学分制改革涨学费、乱收费。为何社会舆论会把围绕学分制的收费改革——按学分收费、退课费、重修费,都质疑为乱收费,以至于有关部门要出手治理呢?
这是因为我国大学的完全学分制改革并不彻底。很多学校号称实行学分制,可是却仍旧是学年制,或者说是学年学分制,只是把以前按学年收费,改 为按修读课程学分收学费。学校的必修课比重很大(有的高达80%以上),选修课比重低,学生并无多大的自主选择空间。这和实行学分制的大学很不同,由于学 校自主设置专业、开设课程,因此课程很丰富,学生选课空间大。在自主选择课程空间很小的情况下,学分制很难得到认同,有的学生抱怨,课程体系没有任何改 变,改成学分制收费后只是涨了学费;还有的学校,开设的选修课,变为送学生学分的“水课”。
学生自主选课、选师,如何保障学生权利十分重要。比如,学分收费的标准如何制定?每个学分的成本是多少,如何进行清晰的核算?选了课之后, 发现教师不好,能不能退课?另外,如何防止老师的不公正评价,故意让学生挂科?等等。对此,国外大学的做法是推进学生自治,发挥学生参与学校管理、监督、 评价的作用。学校在出台与学生利益相关的改革措施时,必须听取学生的意见,而不是由学校单方面决策;对于教师侵犯学生权利的行为,学生可以通过学生自治组 织,要求学校的教授委员会(或伦理委员会)对教师的行为进行调查,并根据调查结果作出处理。
如果收费项目的确定缺乏民主决策程序,对这种收费按乱收费处理,也就毫不奇怪,但这也陷入治理怪圈——行政部门的治理,依照的是行政逻辑, 这只会强化行政权威,而并不利于推进学校的内部治理完善。从根本上说,要深入推进我国大学的学分制改革,关键还在于落实和扩大学校自主权,完善学校内部治 理结构。
来源:《中国青年报》
责任编辑:liunaqin